字:
关灯 护眼
推荐阅读:

第363章 复议

陈虞扫视一圈:“举家迁往西域。”</p>

什么?</p>

众人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成,安土重迁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信念,如果不是生活所迫,谁愿意跑到西北去吃沙子?</p>

但这事经不住细琢磨,如果他们真的举家迁往西域,南京城里的众人还真没办法啊。</p>

吴业大喜,拍桌而起:“不错,这是我们最后的退路,我看我们可以试试。”</p>

行政复议是要向应天府申请。</p>

应天府尹收到这个很迷糊,因为从来没有收到过,问师爷,师爷也是懵逼得很,于是应天府尹便弃之不顾,懒得搭理。</p>

谁知过了五日,某御史突然朝堂上弹劾应天府尹尸位素餐,应天府尹很懵,这御史便拿出几个商人联名写的状子,给了朱棣。</p>

朱棣一看也有点懵,对行政复议也完全不知情,于是询问朱高炽。</p>

朱高炽道:“新版商律中有。行政复议必须经由上级部门审定。”</p>

别说应天府尹,所有人都懵了,他们已经习惯以前的管理模式,忽然改变,大部分人都没适应,甚至完全没有这个概念。</p>

朱棣道:“啊,这件事该怎么判罚?”</p>

朱高炽道:“按照律法,当记过一次,降级留用,取消年度评优资格。”</p>

群臣哗然,纷纷拒绝,这不是往他们脑袋上戴紧箍咒么?</p>

商人可不是普通小民,被欺负了不说话,商人编织的网络四通八达,谁也不知道通向何处。</p>

要想压服他们,还有些困难。</p>

其中金幼孜的话最具有代表性,“陛下,此举万万不妥,倘使每个商人都有行政复议资格,朝廷还怎么做事?</p>

况且难免会出现诬陷之事,徒惹纠纷。</p>

天下为此将动荡不安。”</p>

朱高炽反驳道:“金大学士说错了,此举正是为了让官员有所畏惧,如果商人诬陷,自然有解决办法,而不是因噎废食。</p>

士农工商是为四民,为何非要歧视商人不可呢?</p>

太祖曾规定过,头顶大诰皆可告官,现在商人不过是提请行政复议,为何不可?”</p>

“治大国若烹小鲜,不宜乱动。”</p>

朱高炽又道:“汉初,以黄老之学治国,汉传承四百年。</p>

但武帝独尊儒术,其实已经断了黄老之根,敢问金学士,治大国若烹小鲜可对?”</p>

“这……”</p>

“此乃老子一家之言耳。老子还曾言,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,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,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</p>

这话的意思是,人生的处境时刻变化,我们要根据变化而改变。</p>

敢问金学士,这岂不是与治大国若烹小鲜矛盾?”</p>

金幼孜又木了,他不知该如何反驳,好像也没办法反驳。</p>

朱高炽道:“所以,金学士,此言差矣。</p>

孤认为,既然制定出商律,如果不依律而行,则当初何必制定呢?”</p>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