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朕以弱冠之龄登大位,尚需诸臣协力,为朕分忧。”</p>
“臣等敢不尽力——”</p>
群臣回应起来齐刷刷一片片,不知道有几分真心。</p>
“诸卿有心,我等君臣协力,定能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!”</p>
“陛下万岁!”</p>
此时宇文拜并未退下,若有若无的挡在群臣面前,听着一声声万岁,心中有几分热忱。</p>
忽然有人匆匆入殿,身背长弓,手捧书信:</p>
“报——十万火急!!!”</p>
“何事如此惊慌?”</p>
刘恪一摆手:“讲。”</p>
“东胡左贤王率军来袭,距离琼州城仅十里!”</p>
“十里?”</p>
群臣之中,有小声惊呼。</p>
“此事当真?”</p>
刘恪竟走下銮座,握着来人的手,急切道:</p>
“以东胡狼骑的脚程,十里最多只需要两个时辰.....”</p>
大汉距离亡国,只剩一两个时辰啦!</p>
群臣心有戚戚。</p>
东胡兵马时机拿捏的太巧了,正好趁着先皇新丧,新帝登基,士气不振,君臣不谐的机会,发动灭国一战。</p>
要说内里没有贰臣通风报信,那是没人信的。</p>
还有些朝臣,更是后悔莫及,早知有今日,就应该在先帝跳水的时候,直接通敌,说不准还能混个功劳,投降东胡一样吃香喝辣。</p>
“诸位同僚稍安勿躁。”</p>
宇文拜忽然出声安抚,正慌乱之时,这粗狂震耳的声音,还真让人有几分心安。</p>
他见群臣望向自己,很是满意,继续道:</p>
“雉儿年少,不通兵事,疏于政务,我既为兄,自当为其分忧!”</p>
“而今东胡大军来攻,若再有分歧必受其患,不如由我代劳,摄政阻敌!”</p>
雉,只因也,翻译翻译,那就是咱们的刘小鸡啊,年纪又小又笨,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,所以我来摄政吼不吼呀?</p>
摄政比辅政更高级,辅政仍是辅助皇帝施政,摄政则是总揽大权,再进一步,就是废立了。</p>
杨仲听着又是怒极,可稍稍缓一缓,还真有几分道理。</p>
如果说大汉还有人能抵御东胡这一次势在必得的攻势,那只能是南国第一猛士宇文拜。</p>
同时宇文拜掌握着兵权,如果他不愿意,基本可以宣告大汉提前亡国。</p>
以前还能以宇文拜资历不足,出身豪族非正统等理由,阻挠一二。</p>
可皇帝莫名其妙和宇文拜结为兄弟,这一理由也不复存在。</p>
无论从事实考虑,还是讲究法理,都没人能阻止宇文拜摄政。</p>
如果宇文拜当场改作刘拜,甚至能试一试自己坐到那大位上。</p>
“诸位觉得如何?”</p>
宇文拜挑了挑眉,虎须微颤,手肘若有若无的扣在腰间佩剑上。</p>
群臣忽然发现了一个事实。</p>
剑履上殿,这大殿里唯一有兵刃的,只有这位号称南国第一猛士,万夫不当之勇的宇文拜。</p>
不少武人是其同党。</p>
而殿外的护卫,也曾是他带出来的兵。</p>
至于先皇留下的亲信侍卫.....</p>
据说昨夜宇文拜擅自拜谒天子,那群酒囊饭袋屁都没放一个。</p>
这意味着,如果夸张一点,宇文拜完全可以把整个大汉朝廷杀光,或者挨个打包送到东胡军中。</p>
而他们这些朝臣,甚至没有任何反抗能力。</p>
摄于宇文拜的威势,群臣皆噤若寒蝉,不敢言。</p>
四周皆静。</p>
忽然有一人从文臣之列而出,拂袖直指宇文拜:</p>
“朝中敢战者,岂止宇文将军一人!”</p>